问题: 为什么有繁体字又有简体字??
为什么不用其中一种字体就好??
解答:
汉字简化方案,1955年1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草案,经全国文字学家、各省市学校的语文教师以及部队、工会的文教工作者约20万人参加讨论,提供意见,再经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并由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完毕。
汉字简化方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所列简化汉字共230个,已经由大部分报纸杂志试用,应该从1956年2月1日起在全国印刷的和书写的文件上一律通用;除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以外,原来的繁体字应该在印刷物上停止使用。第二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二表所列简化汉字285个和第三部分即汉字偏旁简化表所列简化偏旁54个,也都已经经过有关各方详细讨论,认为适当。现在为慎重起见,特先行公布试用,并责成各省市人民委员会负责邀集本省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征求意见,在3月底以前报告国务院,以便根据多数意见再作某些必要的修正,然后正式分批推行。
-------------------------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生部需要广大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建设才能,但是当时全国适龄人口中有80%以上是文盲。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扫盲活动、而扫盲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现解决识字问题。
陈章太说:“汉字繁难,这给劳动大众确实造成很多负担,第一字数多,第二笔画多,特别是书写学习都困难,这样来考虑来加速汉字的简化。”
实际上汉字简化自古以来就有了,手头字实际就是一种简化字,早就在民间使用。
陈章太说:“中国的汉字简化早已有之,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隶书、楷书,这里头相当一部分是简化字。”
从1952年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收集在群众中流行的简体字进行研究,到1955年文改会就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年公务员批准了《汉字简化方案》。
规范的简化汉字公布以后,大大激发了劳动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汉字的热情。
中国一九七一年进入联合国后,全面推动中文简体字,排除繁体字。联合国有关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文字相关条例也规定,所有社区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来源国所使用的现代语言,应保持一致。
中华民国未退出联合国前,联合国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是使用繁体字。由于中国当年推动简体字有许多阻力和障碍,长久以来,联合国一直是繁、简字并行。但近年因中国政经实力大增,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有关中文版几乎都朝简体字的趋势走。
大陆着名语言学家、现已百岁高龄的周有光指出,联合国正准备把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改用简体字,因为用两种字体没有必要。他说,如果用了简体字,就证明简体字的方向是对的,是得到全世界多数人同意;同时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学中文的人逐步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简体字慢慢会变成中文唯一标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